解剖实验室通风净化系统主要包括通风设备和空气净化设备两大部分。通风设备负责实验室内的空气流动,而空气净化设备则负责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解剖实验室采用局部通风与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送风端和排风端均设置空气过滤器。
抽风系统:在解剖实验室所在楼顶安装较大功率的抽风机,通过有机玻璃钢管道与解剖室的地下排风管相连,地下排气管与每一张解剖台下面的排气口相通。排气口采用百叶窗式风门控制开关,使每台解剖台的抽风量可以得到控制。
送风系统:在解剖室的楼顶或楼旁邻近的通风地方安装较小功率的送风机,通过有机玻璃钢管道与解剖室的天花板的送气管相连,送气管与每一张解剖台上面的天花板排气口相通。送风动力小于抽风动力,保证室内的空气不断更新。
在解剖台上方设置局部排气罩,比如万向抽气罩、原子吸收罩,以便在产生有害气体和异味的源头及时捕捉并排出污染物,其排风量应根据解剖操作的类型和强度进行计算,一般不低于1200立方米/小时。
全面通风则负责维持整个实验室的空气平衡和换气,通过送风和排风系统的协同工作,使室内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组织,换气次数不少于20次/小时,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每组通风系统由送风和排风两个子系统组成,送风机和排风机的风量和功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解剖实验室的通风系统设计应包括全面均匀上送风和局部下排风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解剖台正上方设置散流器均匀下送风,解剖台下设排风口,通过排风支、干管汇总后,由排风机抽出向高空排放。避免使用传统的伞形罩上排风或侧排风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排除污染物的效果上不理想,特别是在霉雨季节。主要原因是气流组织不合理,室内有多个涡流区,导致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排除。
根据国内规范要求及相关文献对解剖工艺和环境的研究结果,确定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室内空气温度(25±1)℃,相对湿度60%~70%;冬季温度(17±1)℃,相对湿度60%~65%;解剖标本表面风速0.2~0.25 m/s。